①印尼:第一季度业绩公布前,GOTO股价已调整30.23%
在 2024 年 4 月 29 日公布 2024 年第一季度业绩业绩之前,PT GoTo Gojek Tokopedia Tbk (GOTO) 的股价继续下跌。一周内,GOTO股价已下跌11.76%,而如果回顾一个月,跌幅已达到14.29%。此外, 今年迄今 (年初至今)修正幅度达到 30.23%。
事实上,自2023年财报发布以来,GOTO股价就出现了下跌,但整个2023年业绩有多项改善,且有TikTok进入后营收增加的前景。
自2024年3月20日开市以来,GOTO股价在触及与移动平均线/MA20线重合的74阻力位后,立即出现跳空下跌。
GOTO股价下跌也疑似受到刚刚公布的2023年业绩影响。
与此同时,在周一(2024 年 4 月 22 日)今天的交易中,GOTO 股价小幅高开 1 点,至每股 60 印尼盾。
据了解。GOTO 仍公布 2023 年全年总亏损为 90.5 万亿印尼盾。在其最新财务报告中,该亏损是由财务会计准则要求的 78.8 万亿印尼盾商誉转回引发的。
根据官方声明,这是 Tokopedia 和 TikTok 交易的影响,导致 GoTo 自 2024 年 2 月 1 日起失去对 Tokopedia 的控制权。
此前,GoTo 首席执行官 Patrick Walujo 表示,必须做出将 Tokopedia 出售给 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的决定,以便公司能够生存。
他在 2024 年 1 月举行的 Dealstreet Asia 印度尼西亚 PE/VC 峰会上表示:“很多人不明白我当时面临的是什么。这是生死存亡之间的选择。事实上,死亡会很缓慢,但肯定会发生。”
尽管如此,GOTO的业绩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例如调整后的EBITDA取得了正数,并成功超过了公司的目标。
GOTO 2023年第四季度的调整后 EBITDA 为正,为 770 亿印尼盾,较 2022 年第四季度损失 3.1 万亿印尼盾有所好转。这一积极的 EBITDA 调整标志着连续第八个月的改善。
集团 2023 年 12 个月的调整后 EBITDA 也超过了公司目标 - 3.7 万亿盾,公司亏损改善了 77%。
总收入也实现了每年 3% 的正增长,达到 24.26 万亿印尼盾。主要支撑仍来自按需服务领域,规模达12万亿印尼盾,正增长4%。金融科技领域引领增长,一年内达到 15%。其次是电子商务和物流领域,分别同比增长11%和7%。
该公司还被认为是高效的,2023 年全年的激励和营销成本同比节省了高达 38%。就价值而言,该公司节省了 9 万亿印尼盾的成本。2023 年第四季度的日常运营现金成本(现金经常性固定成本)也同比下降 39%,导致调整后 EBITDA 损失改善至 12.3 万亿印尼盾。
②印尼:低价的中国化妆品充斥印尼市场:从Lameila 到 Pinkflash
印度尼西亚化妆品市场现在充斥着来自中国的低价产品。 Lameila品牌现在甚至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成为化妆品的统治者。
Compas.co.id 数据总结了 2024 年斋戒月 10 大品牌在 2024 年 3 月 13 日至 4 月 2 日期间的销售额,结果显示 Lameila 是销售额最高的化妆品品牌。该产品在中国的销量为 1,056,691 件。
该数据仅根据销量得出。数据取自 Tokopedia 和 Shopee 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情况。2024年3月13日至4月2日化妆品总销量达到 5,568,408件。
Lameila是最畅销的产品,销量超过100万台,其次是Implora。CV Priscila Mandiri Utama生产的原创产品销量超过 100 万台,其次是 Implora。该产品由东爪哇西多尔佐的 CV Priscila Mandiri Utama 生产,销量为 853,580 件。
第三名是来自中国的PT Eka Jaya Internasional和Pinkflash制作的Hanasui。如果看前10名的数据,有四个来自中国的品牌,分别是Lameila、Pinkflash、O.Two.O和Focallure。
这四种产品以其非常便宜的价格而闻名。
在Shopee的官方商店,Lameila品牌的10色眼影盘售价为IDR 9,900,粉底售价为IDR 9,600,眉笔售价为IDR 3,9000,粉饼售价为IDR 10,900,口红售价为IDR 10,900。售价为 4,650 印尼盾。
这个价格即使与Implora、Hanasui等低价本土品牌相比也非常便宜。9种颜色的Implora眼影售价22,000印尼盾,唇膏29,000印尼盾,两用蛋糕粉售价67,000印尼盾。Hanasui 品牌眼影盘售价为 63,880 卢比,口红售价为 28,183 卢比。
CNBC Indonesia还通过计算综合平均销量和价值,撰写了 2024 年斋戒月十大品牌的数据,从 2024 年 3 月 13 日到 4 月 2 日。
根据平均销量和销售额的综合数据,Hanasui 是斋月期间十大化妆品品牌中最畅销的化妆品品牌。
如果看总销量,第一名是美宝莲。
③印尼:Telkom 公布 2024 年第一季度运营利润为 6.05 万亿印尼
PT Telkom Indonesia (Persero) Tbk (Telkom) 公布,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度末,综合收入为 37.4 万亿印尼盾,同比增长 3.7%。这一成就的推动因素是数据、互联网和 IT 服务业务业绩同比增长 11.3%,达到 22.1 万亿印尼盾。
该公司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EBITDA) 为正,达 19.4 万亿印尼盾,同比增长 2.2%,EBITDA 利润率稳定在 51.9% 左右。与此同时,该公司实现净利润 6.3 万亿印尼盾,正增长 3.1%,利润率为 16.9%。
这表明,在行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公司的业绩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
“2024年初,TelkomGroup仍将通过主要战略“五个大胆举措”来聚焦转型步骤。
感谢上帝,尽管行业状况充满挑战,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对宏观经济状况(包括 Telkom 股票的表现)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该公司的业绩仍然运行得很好。然而,Telkom 乐观地认为,目前所做的事情将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产出。Telkom 主要董事 Ririek Adriansyah 在周一(2024 年 4 月 22 日)写道:“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加强数字连接、数字平台和数字服务来运营我们的业务。”
在移动领域,Telkom 子公司 Telkomsel 的营收为 28.5 万亿印尼盾,盈利水平良好。这得益于 19.7 万亿印尼盾的数字业务增长(同比增长 8.6%)。数据流量也大幅增长,同比增长 14.4% 至 4,823,809 TB。
Telkomsel 继续关注市场份额生产力,截至 2024 年 3 月,蜂窝用户数量达到 1.597 亿,同比增长 5.7%,住宅 IndiHome (B2C) 用户数量达到 890 万。
此外,该公司还通过 Telkom Infrastruktur Indonesia 实体发起了一项 InfraCo 计划,该实体成立于 2023 年底,专注于基础设施和网络管理。今年,Telkom Infrastruktur Indonesia 的重点是做好准备,开展管理 TelkomGroup 端到端网络的运营活动。
未来,Telkom Infrastruktur Indonesia将致力于支持TelkomGroup在创新、效率和价值创造方面建立新标准,这与该公司在加速国家互联互通和数字化应用方面所做的贡献是一致的。
①菲律宾:亚行敦促菲律宾政府扩大在线税收范围
亚洲开发银行(ADB)官员表示,菲律宾政府必须考虑扩大数字服务税收并加大税收力度。
亚行菲律宾国家主任 Pavit Ramachandran 表示:“我们从新冠疫情中了解到,网上消费和购物激增……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我们可以关注的领域,可能会扩大那里的税收范围。”
财政部 (DoF) 已将拟议的数字服务提供商 (DSP) 增值税纳入其优先措施清单。
财政部早些时候表示,“旨在通过后者在该国提供的服务缴纳增值税,来平衡本地和外国 DSP 之间的竞争环境。”
据估计,从 2024 年到 2028 年,非居民 DSP 的增值税将产生 838 亿比索的收入。
众议院批准了第 4122 号法案,该法案旨在对数字服务提供商征收 12% 的增值税,并于 2022 年底进行最终审议。
相应措施仍有待参议院全体会议二读。
发展预算协调委员会将今年的预算赤字上限从之前设定的 1.39 万亿比索修订为 1.48 万亿比索。政府今年的目标是收入 4.27 万亿比索,同时支出 5.75 万亿比索。
根据亚行最新的《亚洲发展展望》,菲律宾作为投资目的地仍落后于地区其他国家。
自 2013 年以来,菲律宾的固定投资估计占 GDP 的 20% 左右,落后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邻国,后者的固定投资占 GDP 的 30%。
②泰国:泰国电商市场规模即将突破7000亿
据泰媒消息,4月19日,泰国商业部内贸厅厅长奥拉蒙女士透露2024年第一季度的行业分析数据称,目前电子商务仍是一项持续增长的业务,主要得益于民众消费形式的改变,以及技术已经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她表示,据泰国数字网站的数据显示,目前泰国有6321万人使用互联网,平均每天使用7小时58分钟,最常用的平台依次是Facebook、LINE和TikTok;同时,泰国民众使用电商平台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高达66.90%。
此外,她进一步表示,电子商务的受欢迎程度与电商企业的注册数量同呈增长趋势。
截止目前,泰国正在运营中的电子商务企业有7,393家,注册资金高达437.0422亿泰铢。
2023年泰国电商业务市场规模高达6340亿泰铢;预计2024年将增加至6940亿泰铢,年均增长约6%;同时,2025年有望增加至7500亿泰铢。
③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将加强Shopee、Grab等先买后付业务
据马来西亚媒体消息,该国国家银行表示,正在起草新的消费者信贷法案(CCA),以对信贷提供者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尤其是提供“先买后付”(BNPL)服务的信贷提供者。
根据《每日新闻》报导,国行普惠金融部门主管诺拉菲纳兹里表示,初期将成立一个特别机构来监督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
“由财政部和两大监管机构(国行和证监会)领导的消费者信贷监督委员会(CCOB),将为此制定一个全面性框架。”
他续指,新法案除了监管“先买后付”服务等新信贷产品的提供者外,还有监管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的非银行企业。
拉菲也表示,其他数个部门也参与制定法案,包括国内贸易和生活成本部及房屋和地方政府部。
消费者信贷监督委员会此前曾表示,截至去年第 3 季,共有 290 万人使用“先买后付”服务。
根据交易总数和总额记录,马来西亚 3 大主要服务供应商,即 Shopee、Grab 和 Atome,在“先买后付”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就交易量而言,这 3 家公司占总交易量的 97%,其价值占总交易额的 96%。”
此外,该委员会指出,“先买后付”的使用在去年第 3 季度出现了两位数增长,涉及 5200 万笔交易,价值 43 亿令吉。
④菲律宾:Shopee菲律宾站推出二次销售服务
据 Shopee 消息,为减少卖家国际退货损失,降低国际退货门槛限制,Shopee 将于 2024 年 4 月 27 日起陆续针对使用 Shopee 物流服务(SLS)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卖家正式推出二次销售服务。
开启了二次销售服务的卖家店铺,其货物发生派送失败且满足一定条件时,Shopee 将协助卖家对该货物进行为期 28 天的二次销售,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开箱验视、重新上架、仓储等。
目前,二次销售服务仅适用于菲律宾站点,符合条件的 SLS 卖家将默认享受该服务,无需额外申请。您可点击《Shopee二次销售服务》了解二次销售服务的详情及学习相关操作。
一、常见问题
1.二次销售服务如何收费?
二次销售服务,目前由 Shopee 平台免费提供。请注意,进入二次销售服务的订单,原订单或二次销售新订单仍可能产生相关其他费用。详情可点击 Shopee 二次销售服务了解更多。
*Shopee保留不时调整二次销售服务的服务门槛、服务费用(如适用)、服务内容及服务标准的权利,请卖家及时留意平台相关政策规定。
2.如何确认店铺是否将会开通该服务?
如您在中国卖家中心(CNSC)公告收到“Shopee菲律宾站点二次销售服务开启通知”的内容,即为符合条件的卖家,平台将在通知中的日期后为您的店铺自动开启该服务。
首轮二次销售服务开启时间为 2024 年 4 月 27 日。后续开启,平台也将提前通过中国卖家中心(CNSC)公告及更新卖家学习中心公告栏文章告知符合条件的卖家。
3.如何自主查询店铺该服务的实际开通状态?
根据中国卖家中心(CNSC)公告中“Shopee菲律宾站点二次销售服务开启通知”中的具体日期,您可在该日期后登录【中国卖家中心(CNSC)】>>【SBS】>>【Shopee服务】页面,选择菲律宾站点查看您已开通二次销售服务的店铺。
*首轮二次销售服务开启的店铺可在 2024 年 4 月 27 日后查看店铺实际开通情况。(由于节假日等原因,服务开启进程可能稍有延迟,请您耐心等待)。
4.如何退出二次销售服务?
如卖家选择退出该服务,则无法享受二次销售服务提供的二次销售该商品的机会,以减少国际退货损失。在权衡了上述因素后,如果卖家仍然选择退出该服务,您可根据不同时间段的退出方式进行操作。
服务开启前,您可在通知中的日期前通过 Shopee 在线客服反馈申请退出。*针对首轮(2024 年 4 月 27 日)开启二次销售服务的店铺,请您在 2024 年 4 月 26 日 23:59:59 之前申请退出。如未在前述时限内反馈,我们将在 2024 年 4 月 27 日后为您符合条件的店铺陆续开启二次销售服务。
如服务开启后,您后续不再希望使用二次销售服务,您可自行通过中国卖家中心(CNSC)为单个/多个店铺选择退出二次销售服务。进入【SBS>>Shopee服务>>SBS设置>>店铺信息】页面,点击【Exit】或【退出我所有店铺】,您可以为单个/多个店铺选择退出二次销售服务(下称“退库”)。填写退库信息。如果您打算为单个/多个店铺选择退出二次销售服务,则需填入退库相关信息,以处理您仍在库内的二次销售商品。完成后点击【提交】按钮。
兑人民币:
卖出价2,251.00
买入价2,228.57
兑美元:
卖出价16,305.12
买入价16,142.88
(数据来自印尼央行04.23:www.bi.go.id)